刘杰的镜子日志

降低期望和一些法

夜深了,想来测试一下这个录音软件的效果,看看是否可以息屏录制。说起来有些懊恼,上一篇日志竟然被我不小心删除了,那些随口记录下的思绪和感悟,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。不过,丢了就丢了罢,或许这也是一种学习,提醒我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个念头。

端午假期回来后,整个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。这种轻松,源于我内心一个微小的转变——我主动降低了对一些事情不必要的期望。回想起来,这或许就是一种“造作”,一种刻意为之的改变。但正是因为过去的我太过执着于“想要”,才导致每次满怀期待地回去,却总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内心苦涩,连情绪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抒发。这一次,虽然我还没能完全纯熟地运用那些“觉察”的法门,没能在我“想要”的念头生起时就立刻捕捉到它,但我已经学着主动调低了期望值。这算是一种进步吧,虽然我知道,若要真正通透,还需提升觉察力,看清念头的来龙去脉。

第二件让我感到欣喜的事,是关于“创作”。这么久以来,我似乎一直陷在一个执拗的死胡同里,总想着创作的“使命感”,思考着“我在哪里”这类宏大的命题。这种执念让我卡壳了很久,分心、抽离的状态持续了将近一年。然而,就在这几天,我重新学习了一些关于创作最本源、最基础的理念,惊讶地发现,它与我这几年来所学的“觉察”之道竟是异曲同工,殊途同归。原来,我一直走在正确的路上,只是未能及时更新这方面的知识储备。庆幸的是,短短几天,我就解开了这个困扰已久的心结。

我发现,我真正向往的,是过上一种艺术家的生活。这念头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欢喜,我不应该磨灭它。过去之所以步履维艰,只是因为我没有走在艺术家该走的路上。今天,终于迎来了这样一个豁然开朗的“突破口”,内心真的非常开心。

总结来说,今天我解决了两个大问题。其一,是关于决策。我意识到,在做决定时,很大一部分需要排除内心的“造作”,用理性的、经济学的思维去考量和判断,这部分是我需要补齐的短板。而关照内心感受的部分,佛法的学习已经让我走在了路上。我相信,补上经济思维这一课后,我的决策会更加周全和清明。

其二,我修正了一个在“观”上的错误认知。过去,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外在的“观察者”,仿佛有一个独立的“我”在观察我的“心”。今天我忽然领悟到,根本没有一个所谓的“观察者”,心,就是观察者本身。是心在观心,是念头在觉察念头。这个发现,让我更加确定了“无我”的真实不虚。 能有这样一番思考和收获,内心充实而喜悦。好了,今天就先记到这里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