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杰的镜子日志

非生产时间的画

上午,突然就完成了一张莫名其妙的画。好像只是一瞬间的事,我也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,但画完就顺手发了朋友圈。很久没在朋友圈发跟画画相关的东西了。

回想起来,前年的时候,我的画画好像走到了一个“完成”点。十几二十年的经历,好像在那一年里,把画画带给我的最基本的一些东西都交代完了。因为画画太深地嵌在我的生活里了,以前无论生活还是工作,几乎都以它为中心。可是这么多年下来,我也没想明白,画画到底对我意味着什么,又对身边的人意味着什么。只是顺其自然,投入进去的时候,感觉好像触碰到良知,或者说是最真实的自己。

可那一年,恰好也是我全面崩塌的一年。经济、身体、工作全线崩盘,工作室关了,找不到工作,被社会一棒子打懵。刚做完一个小手术,背部一直疼着,还有一身债务,关键那时刚结婚,债务的事又瞒着家里。所以那一年动荡到极点。也就是在那一年,我对画画的状态变了。不是说没动力,而是它只剩下最原始的作用——就像和自己对话,或者随手的涂鸦。

为什么我的画,一直没办法往所谓的“商业”那边走?我想,可能就是因为它太直白了,是和我自己试探、互证的一种方式,不是画给别人看的。除了纹身设计,算是合作,算是商业。但那些不一样。

所以那一年之后,我偶尔还会画一些小作品,但都只是习作,再也没有发朋友圈。去年也是动荡的一年,像走到了人生的低谷,摔到底,才知道必须从头开始。那时候也陆陆续续画了一些,但还是没发。

直到今天。白天花了大半时间做了两份“能拿到现成收入”的图,等收工时已经快晚上了。我原本可以就停下,但习惯却下意识把我又拉向“非生产时间”去继续工作。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,这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:不停地做生产性的、能立刻变现的事情,好像才安心。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拉扯的瞬间,让我重新想到画画。

两年前,我根本没有“非生产时间”这种概念。那时候的人生完全是围绕创作转的。没想到短短两年,头发白了一半。

也许今天这个突然出现的画作,就是一种提醒吧。说明有些阻碍,我慢慢已经在拔掉了。就像“非生产时间”想把我拉走,而我没有彻底跟随。

生而为人,好像总是不满足。甚至是苦。但在这样偶尔被拉回来的一刻,我又觉得,好像有点理解自己了。